在这个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创新和个人智慧的重要保障。11月2日,青岛大学博知楼205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青知海声”与“青知苗萌”系列理论课的第三次课堂如期举行,本次课堂聚焦于“专利”,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对专利保护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本次课堂有青岛海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季老师、张老师与全体“青知海声”“青知苗萌”研习班的同学参加。
随着全体同学们的到来,季老师以专利的理论知识讲解拉开了本次课堂的序幕。她首先从专利的基本定义出发,详细阐述了专利的三种主要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季老师特别强调了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大属性,这不仅是对专利申请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项发明是否值得保护的重要标准。
为了使理论更加贴近生活,季老师巧妙地将一家虚构的“饼干店”作为案例贯穿始终。从饼干的形状设计到制作工艺的创新,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专利申请的视角,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理解到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也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举例,如改良后的自动搅拌饼干面糊机如何申请发明专利,或是独特口味的饼干包装设计如何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季老师成功地将复杂的专利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激发了同学们对专利保护的浓厚兴趣。
紧接着,知识产权行业专家张老师接过了讲解的接力棒,他深知理论知识虽重要,但如何将之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才是关键。因此,他细致入微地讲解了专利申请书的内容格式和撰写要点,从权利要求书的精确表述到说明书的详尽描述,再到说明书摘要的精炼概括,每一步都配以实际案例,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节奏,掌握精髓。
特别是张老师以筷子、哑铃、牙刷这些日常用品为例,详细剖析如何撰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前面讲解的相关知识点。在讲解中张老师以门框和门把手为例,幽默地比喻了专利保护的范围边界,让同学们在笑声中领悟到了专利撰写中“清晰界定,避免歧义”的重要性。张老师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专利申请的实操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此次“专利”主题的理论课,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它让研习班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拥有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专利不仅是对个人智慧成果的认可,更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青知海声”与“青知苗萌”研习班系列内容的一部分,此前已经举行了两次企业实务操作课程,这是青大思政大课堂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知识产权人的工作日常,体验知识产权人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校企合作教学的办学模式也能够及时引入行业前沿的专利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社会输送了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
这场 “青知海声”“青知苗萌”研习班的专利理论课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宝贵的知识财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创新的种子,激励着每一位青年学子在未来的道路上,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创新实践,为构建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而企业实务操作课堂的持续开展,正是青岛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合作迈向新高度的有力证明。